上海尽调之行
发布日期:2014-04-30 浏览次数:20905
上海,这是个熟悉的城市,也是个陌生的地方。从儿时对于弄堂间吴侬软语的记忆,到今天这个城市以日新月异的面貌伫立在我面前,我的内心被四个字填满:时过境迁。
曾经,当我还是个大学毕业生的时候,站在上海最黄金位置的写字楼下仰望这一座座能给人希望,也让人颇感窒息的钢铁结构,渴望过这其中有一个微小的隔间属于我,给予我一片崭蓝的天空。机缘巧合我离开了这个城市,甚至去了更远的他乡,眼见那无眠无休的繁华,那满目疮痍的腐败,今天,我又来到这座城市,努力去了解这座城市的类金融生态,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。
我一直认为做一个观察家,首选的位置就是地铁站,看着行色匆匆的人们,猜测他们正在经历的生活和工作。每个小团体都会有各式各样的话题,有的让路人也偶尔会心一笑。我们踏上了去上海财经大学的地铁,过了海伦路就能看见背着包的学生和手持着几本书的学者模样的人,他们或沉默或交谈着,让人觉得远离了喧嚣的都市,来到了一片净土。
在上财的校园里,通过曹总的导师引荐,我们认识了一位台州某城商行的行长。由于城商行信贷客户定位以小微为主,与我们业务相似度较大,双方就上海、浙江、安徽等地中小微企业信贷市场情况交换了意见和看法。上海地区金融机构众多,本地企业发展较为规范,中小企业以商贸类居多,规范经营的企业可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。上海类金融行业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,目前,银行更愿意与国有担保机构合作,不大愿意与民营担保机构开展业务,民营担保机构业务受限甚至陷于停滞状态。小贷公司普遍规模较小,在我们走访静安区某家小贷公司的时候,有关工作人员三句话不离缺乏资金,融资渠道不畅限制了小贷公司的业务拓展。
知识的拓展不仅来源于书本,更来源于交流与实践。此次上海之行使我对上海类金融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,对自身的学习、进步也有了更多思考。有时候走出来是一种历练,如何一步一个脚印,把路走得更坚实、更宽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。
(供稿:战略发展部 洪久铭/文)